「易經」中的“厚德載物”,"物" 是什麼
《易經》中的“厚德載物”,物是什麼?
很多人認為“物”就是金錢,是房子,其實這個“物”指的是我們天天所想的一切事物,健康、長壽、子孫等等都屬於物。
所以厚德載物,在這裏就換成“厚德後得”,因為只有把德積厚了之後,才能得到。
厚德厚物;薄德薄物;
缺德缺物;無德無物。
照著這個公式一看就明白了,
如果我們缺物,就知道我們缺德;
如果我們薄物,就知道我們薄德;
如果無物,就知道我們無德;
如果厚物,就知道我們厚德。
這就是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轉化的結果,因能量的變化所產生的現象。
生命中一切現象都是受能量影響。
例如我踩你一腳,你會瞪我一眼,都是因為能量在平衡。
如果我不想讓你瞪我,我馬上說一句對不起,這一句話就能平衡能量。
每個人過去挖的坑,深度不一樣,通過學習傳統文化,每個人填坑的速度也不一樣。
有些人速度快,一下子就填滿了,有些人的坑比較淺,一個月就填完了,所以這些人的道路是平坦的。
有些人過去挖了百米千米的坑,平時又不太努力,所以這個坑永遠都填不完。
孩子好或不好;身體健康或不健康;生意順利或不順利,這就是個體的差異。
生命中一切的現象,都是受能量的影響,都是根據能量守恆原理的再創造。
就如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塊蓄電池,蓄電池的電量不是固定的,它是變化的。
我們隨時都可以改變生命中的蓄電量。
但是在這一刻沒有採取改變時,它就是一個定數。
有些人拼命去賺錢,就是把蓄電池裏的電全部轉化成金錢,
當然他的健康就會出現問題,有時候拿錢去填補坑還不一定填得上來。
有時候我們看到有人該得的他沒有得到,覺得他是一個傻瓜。
其實我們要知道,該得的他沒有得到,他的能量依然儲存在蓄電池中。
這些能量可以轉化成長壽;
轉換成健康;還可以轉化在子孫身上。
因為能量是可以轉化的,電能可以轉換成熱能,冰箱製冷、燈泡發光,實際上都是由電能轉換而來。
一切會自動平衡。
所以一個人開不開心,家庭和不和睦,這些都是由能量決定的。
如果一個人的“德”比“得”高時,會產生什麼現象?
當“德”比“得”高時,這個人就會無法拒絕得到。
就像天降福,為什麼要降福呢?
就是因為他德厚。
相反的,“得”比“德”高了會產生什麼現象?
這個人就會無法抗拒地失去,必定會出現災難。
就像有些人好不容易賺到錢,突然生病住進了醫院,看病就花了幾十萬。
宇宙有一個規律,萬事萬物會自動恢復平衡,所以才會產生這個現象。
有智慧的人會將多餘的主動奉獻給社會和世界,這樣“得”和“德”的天秤就會平衡。
不主動貢獻,天秤就會失去平衡。
這就是:厚德厚物;薄德薄物;缺德缺物;無德無物。
行善是一件快樂的事。
經營其實是積德的工具,如果我們不去積功累德,最後得到的只有兩個字:危險。
就像《大學》中所描述的:仁者以財發身,不仁者以身發財,仁者願意把外在的東西回歸內在。
事業是渡人的平台,金錢是利人的工具。
《法句經》中說:
“莫輕小善,以為無福,水滴雖微,漸盈大器,小善不積,無以成聖。莫輕小惡,以為無罪,小惡所積,足以滅身。”
一個人惡貫滿盈是怎麼來的,就是小小的惡積累而來的。
大善也是積累而來的,不要以為撿一個垃圾,節約一張紙是一個小善,覺得無所謂。
一個人會有這麼大的福報,都是從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。
其實,我們在做這些善德的時候,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。
當行善變多後,你會慢慢養成習慣,就會發現,那不僅是善,而是一件快樂的事。
行善好像是為別人在做什麼,它變成一種快樂,積微善,成大德。
如何積攢能量和福德?
我們該如何去積累福德,積累能量呢?
第一個方法叫:種福田。
有三大福田,
第一個叫報恩福田,又稱“恩田”;
第二個叫做功德福田,又稱“敬田”;
第三個叫做慈悲福田,又稱“悲田”。
“田”的意思就是能夠生長,當我們把種子放下去後,種子能夠獲得營養生長,所以我們稱為福田,田裡能長出福。
報恩就是報父母的恩;功德福田就是去隨喜和弘揚聖賢的智慧,去感恩和禮敬祖宗的智慧;
慈悲福田,就是去關懷弱勢群體。
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,會去感恩那些成就他的人,
一個有智慧的老闆,一定會去感恩員工和顧客。
第二個方法叫做:報四恩。
第一個是父母的恩;
第二個是師長的恩;
第三個是國家的恩;
第四個是眾生的恩。
通過報恩,我們可以獲得能量,可以積累福德。
如果一個人沒有最基本的能量,無法成就生命中的現象。
猶如沒有麵粉,不可能想要有包子、餃子或者油條,因為這些食品都是由麵粉變化形式而來的。
我們要透過報恩,去獲取能量,再用這份能量去祝福別人。
第三個方法叫做:行十善。
可以幫助我們積累能量。
身方面有三種、口方面有四種、意方面有三種。
“身三”就是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。 “口四”就是:不妄語、不惡口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。
“妄語”就是說假話,“惡口”就是說詛咒別人的話;“兩舌”就是搬弄是非;“綺語”就是說花言巧語。
“意三”就是:不貪、不嗔、不癡。
人生為什麼會不幸福?
根本就在於我們有六種根本煩惱,即佛家所說的“貪嗔癡慢疑”。 當我們把這六種根本煩惱減輕後,人就會幸福。
人有善念,天必佑之。
《六祖壇經》上說:一切福田,都離不開心地。
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種子,總有一天,會開花結果。
人有善念,天必佑之。
這個天,就是你周圍的環境和人。
生活自有自己的因果循環,它不滿足於任何人的私心貪欲。
一直善良下去,只問自心,不問得失。
善,是人性中所蘊藏的一種最柔軟,但卻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懷。
不管如何艱難,我們應該堅持善良;不管多麼孤獨,也要堅守人格的高尚。
總有一天你會明白,善良比聰明更難。
因為聰明只是一種天賦,
而善良,卻是一種選擇。
你付出了善良,或許不會馬上回報,但一定會在另外的空間節點,得以彌補。
每一個和我們有緣的人,都是來教我們完成我們需要完成的功課,
對你不好的人,是要點醒你,你曾如此待過他,要改;
對你不好的人是來告訴你善有善報;規勸你的人,更是難得的善知識,
良師益友,更要珍惜。
業力甚大,知道不一定就能做到,
所以人往往知錯依然犯錯,常常在經歷一些磨難才能痛悟。
不論如何,發生的一切,都是最好的安排,與其悔恨萬分,不如感謝我們所遇到的一切,
因為正是過去的不如意,推動了我們去追尋真理,去蛻變成更好的自己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