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工研院]愛是最短的距離---織足藏樂館
工研院這支短片很感人肺腑!請欣賞並將這份愛傳出去!
人老了將歇腳何處!
我去兄弟姐妹家,走了一圈才明白,人老了真可憐!人生來就孤獨,能陪你走到最後的只有自己的影子!
知天命那年老伴去世。我沒有再婚,從此孤單一人,好在唯一的兒子已經成人,看著他成家立業,我像完成生命交給我的作業一樣,鬆了口氣。不知道我這父親交的作業,是成績優秀還是不及格?只是每一步我都盡心盡力,沒一點含糊,我已拼盡全力,做到問心無愧。
我不打擾兒子媳婦的生活,自己孤單一人住在小漁村,靠賣魚維持生計,日子簡單平淡。我對生活沒有奢望,兒子一家幸福和美,我無病無災,日子一成不變,吃粗食,穿布衣,從今到老。可是人有旦夕禍福,兒子遭遇車禍去世,在失去老伴後,我又一次承受喪親之痛,我痛不欲生,整整躺了一個月,才勉強爬起來,不知生活何以為繼?兩年後媳婦帶著孫女改嫁,我送上祝福,把自己的積蓄給了孫女,這是我做爺爺的一點心意,希望她在新家能生活幸福。
我自己依然守在小漁村,打魚賣魚,風來雨去,在鬧市的喧囂中打發時光,苟延殘喘。這樣一過就是十五年,我越來越老邁,心裡也越來越孤獨,人變得很懷舊。每天睜開眼睛,沒有可以說話的人,沒有人噓寒問暖,哪怕抬幾句杠,拌幾句嘴都好,四下張望,只有我形影相隨。我不得不考慮養老的問題,我不想去養老院,那裡就像是集體宿舍,只有暮氣沉沉,沒有親情的溫暖,我們這個年紀,思想有點轉不過彎,也不願意接受生命原本的悲涼,蜷縮在養老院的一個角落,熬過人生最後時光。
改嫁的兒媳婦,沒有義務給我養老,孫女有自己的生存壓力和生活的不易,我不想打擾。我有一兄一弟,還有一個姐姐,不在一個城市生活,一年到頭見不上一面,但是想起來就打個電話問候一下,每年給他們郵寄一些細心挑選的海產,表達我對他們的惦記和牽掛。
在人生只剩歸途的日子,極念親情,他們日子過的如何?身體好嗎?成了我的惦念。年輕時為生活奔波顧不上,上了年紀親情就如潮水般湧來,蔓過滄桑的心,有今天沒明日的年紀,一個不小心,可能這輩子就沒機會相見了。我打點行李,準備兄弟姐妹家走一圈,看看他們,說說心裡話,我還想看看他們誰家寬綽,我想給自己找一個不淒涼的歸宿,我攢夠自己的養老錢,只是不想消耗在養老院裡,和兄弟姐妹們在一起,在親情的陪伴下了卻殘生,是我的渴望。
一路奔波來到大哥家,久別重逢喜極而泣。閒話家常後,哥嫂老淚縱橫,因為他們也年事已高,子女們安排他們去養老院,他們不想去,卻沒有話語權:“人老了就像一片枯葉,不是你想去哪裡就去哪裡,而是風把你吹到哪裡,就只能在哪裡,以後如果還能見面,你就得去養老院看我們了。”
大哥感傷的抹著眼淚,我只能緊緊握著他的手安慰,起碼大哥還有大嫂,有個說話作伴的,而我孤獨一人。大哥這自顧不暇,沒有我的一席之地,陪伴幾日,我啟程離開去大姐家。姐夫去世後,大姐自由自在了幾年,把孫子看大,住在孫子家又在看護重孫子,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,一個耄耋老人,一天忙下來,腰酸背痛,每天超負荷的勞累,可大姐說:“能動就不能閒著,我現在付出,希望小輩們能念我一個好,將來我不能動了,需要照顧時,不嫌我煩,給自己積點德。”
大姐的話讓人鼻酸,不忍再聽,本想如果大姐獨居,我們搭幫做個伴相互照應,可現實是大姐的日子不好過。
最後我去了小弟家,他這輩子是個能折騰又不服輸的人,愛說大話,做了一輩子生意,最後卻和弟妹住在一室一廳的公寓房,還和我說他這輩子賺的錢花不完,燈紅酒綠的日子過夠了,現在只想生活簡單,清心寡慾,過退隱簡單的日子。可是弟妹偷偷告訴我,小弟瞎折騰,負債纍纍,和子女關係也緊張,可他嘴巴還強硬不認錯,不和子女和解,老了只有淒涼無助。
兄弟姐妹一圈走下來,我的心無比失落,也更明白一個道理:人老了都不好過,誰都別指望,只能靠自己,人生下來就是孤獨的,學會習慣孤獨,承受孤獨,這輩子不離不棄的只有自己的影子,這就是殘酷的現實。
我準備去大哥那裡,和他們一起去養老院,那是我們最合適的歸宿…
讀後感言 :
這位老人的尋親路,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四個老年人的晚年危機,分別是:大哥年老沒有話語權,身不由己歸宿養老院;大姐年老體衰卻依舊忙碌不停,堅強的活著,為自己的的風燭殘年積福;小弟晚年破產,子女關係緊張,偽裝堅強,有苦難言;老人投親無門,只能接受現實,接納孤獨。這一段經歷把不同人生歸宿演的淋漓盡致。
老人暮年時,面臨孤獨難以排遣寂寞。每個人都知道時間不多,心裡都需要親人的關愛,可是面對不顧一切來投靠的親人,卻無能為力,看似很無情,實則是無奈,其間的滋味,看故事的人都明白。人在世間,最美好的生活就是沒有長大沒有離開家的日子,兄弟姐妹一個鍋裡吃飯,父母盡心盡力養育兒女,小孩無憂無慮長大。等到各自長大成家立業,為了各自生活忙碌奔波,親情被安放在心之深處。到父母不在,原生家庭解體,各人忙著自己的事業或前程再無心問家時,驀然回首已是垂暮之年。孤獨,寂寞,想家了……這時會想去看看兄弟姐妹,或許可以留下來再相伴,卻不知他們的現實和自己一樣,真所謂一家不知一家事。生活就是這樣,你覺得過的不太好,怎知有人過的且不如你呢。通過別人的故事,我希望能解脫自己,想開看淡。
拜讀完以上的人生殘年生活點滴感慨萬千。
接近暮年的我,還可以無憂無慮的過著晚年的生活,真的是很幸福。我們要善待自己,好好的照顧好自己的身體,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活過,願共勉之 !
在經濟部工業局輔導下,工研院材化所服務團隊進駐彰化社頭,從技術轉型升級到創新服務模式,協助社頭織襪產業「特色化」、「觀光化」,成為其他產業觀摩對象,日前榮獲經濟部第三屆國家產業創新獎的「地方產業創新典範獎」。
位於彰化平原,緊鄰八卦山麓西側的社頭,是國內織襪產業主要聚落,也是臺灣典型傳統產業代表,近年因工資上漲、土地成本提升、新台幣升值、國內市場有限等逆境,導致產業結構逐漸發生轉變。
在工研院服務團隊進駐後,透過科技加值,輔導業者開發機能性產品,如抗菌纖維、防蚊纖維等。結合文創與設計加值,開發功能性與高值化產品。將產業與觀光、文化融合,活絡地方經濟與在地就業,成效著卓。
「織足藏樂館」是工研院服務團隊將蚊子館活化的最佳例證,這座館原為織襪產業推廣中心,落成後一直閒置著,在工研院輔導下,轉型為觀光工廠,引進13家品牌襪廠進駐,落實在地服務,從B2B到B2C,吸引各地遊客到場參觀採購。
工研院持續協助地方產業轉型,當發現產業價值,就發揮在地服務精神,從價值創新到價值深化、價值擴散。工研院服務團隊進駐社頭,不僅促進地方產業繁榮,更為地方人心帶來希望。
留言
張貼留言